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和平文苑 >和平文苑详情
文苑八十四
 时间: 2020年02月14日 类别: 和平文苑

太行山上白求恩  大医精诚写春秋

——陈鹤祥老先生采访记

      陈鹤祥,男,河北省博野县人,1929年10月生,主任医师,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月在河北省武安县西井村入伍加入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1949 年底毕业于附属护士学校,1950年至1963年先后多次在北京、上海等全国知名医院深造学习。从事放射专业70年来,先后担任放射科医生、副主任、主任、和平医院副院长、医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并兼任晋东南地区医学会副主任,山西省放射学会委员,晋东南地区放射学会主任。论文《贲门癌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获晋东南科技一等奖 ,另有数篇论文获二等、三等奖,撰写《肺癌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骨与关节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等著作。1973年被山西省卫生厅任命为晋东南尘肺诊断组组长,研制了矽肺诊断标准片一套,获卫生厅科研三等奖。1996年离休。离休后发挥余热继续工作至2017年年底。

 

要读懂偌大的中国,不妨先俯身倾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在巍巍太行,在我们的眼睛所不能凝望到的过去,这里究竟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我们需要时代的亲历者带路,以个人为线索串联起整个时代的脉络,来更真切地感知中国。这个亲历者就是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九十岁高龄的陈鹤祥老先生。

01 相  遇

      192910月,在河北省博野县一个小村庄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陈鹤祥。他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

      小鹤祥在父亲身边一天天长大,从摇篮到牙牙学语,再到步入学堂,他似懂非懂地听慈爱的父亲念叨着“红军”“长征”,听他讲南京大屠杀、讲法西斯、讲抗日救亡……他心里不知不觉中埋下了爱国的种子。从父亲为国为党不顾一切的奔走中、从学堂先生愤慨当世的叹息声中、从炮火轰鸣的狼藉废墟中,他用孩童的视角打量着苦难的祖国,愈加认同父亲的信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465月,年仅17岁的他怀着一腔爱国热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1月,以进步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边学习边投入到医疗工作中。19485月,根据革命形势需要,陈鹤祥教授随医院来到了太行山,来到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党古城长治市。从此,陈鹤祥老先生开始了他与和平医院、与长治医学院的故事。

02 坚  守

1948年,医院迁到长治,年底正式成立了X光室。那时全院懂X光机的只有何穆老院长,陈鹤祥被安排到X光室工作,当时那儿只有一台50毫安X光机和一台小型发电机。老院长平时总是随身携带着一个“小皮箱”,没有人知道那里面装着什么。

      在1949年太原解放后,何穆老院长带领部分医务人员赴太原接管各个医疗机构,在他离开长治前,陈鹤祥被他叫到X光室。陈老先生回忆起何穆临别前深情的话语:“我要走了,这个小皮箱里装着的是一台小型X光机,送给你留作纪念吧!你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掌握这门放射诊断技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陈鹤祥和老院长相处的时间算不上长,但因X光机的缘故,他们又是如此地亲密。陈鹤祥知道,何穆不仅仅是他的一名恩师、一位领导,更是有着相同信仰并肩为国家、为人民全心全意奋斗的革命战友。

      “那台小小的X光机自从在院长手中接过来就再没有离开过我,和平医院院史馆建成,我把它送去,那儿成了它的新家。老院长曾带着它转战南北,带着它亲历见证过最苦难的中国,而最后交给了我这样一个‘土孩子’,我深知这份礼物的分量。这些年我从医生到主任,再到院长,每个阶段我都时刻牢记着这台小型X光机的教导,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工作在放射科。”时间能够记载的不仅仅是个人岁月与成长的轨迹,还有整个时代的变革与进步。“X光室”不断发展,现如今有放射科、介入科、核医学科、超声诊断科、CT室、核磁共振等,设备越来越先进,医院整体的诊疗水平也越来越高。

      何穆院长回到北京后仍不忘培养爱生,安排陈鹤祥去了北大医院放射科进修学习。陈老先生有机会接触到当时国内放射科学先进的技术与知识,他异常刻苦与勤勉,努力提高自身本领。之后又陆续在山西医学院、上海瑞金医院学习,在实践与理论提升中成长为一名放射方面的专家。

03  无 悔

      “我不会忘记自己当初为何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会忘记来自父亲的启蒙、何穆院长的教导,始终都记得自己这一生该怎样来过,那就是不断学习和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人民服好务,更好地建设祖国。”陈鹤祥的眼睛里闪着光,他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令我们感动与震撼。

      他说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是“当医生”,给病人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是他最乐在其中的事了。不管平时有多忙,他每周都坚持几天坐诊,和病人面对面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惑;作为老前辈,陈鹤祥用心培养科里的年轻医师,把自己从业的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他们,培养了不知多少优秀的放射科人才,他们现今分布在祖国各地,牢记陈老先生的教导服务着一方百姓;在医院工作期间,他还兼职在医学院任教,讲授放射科学知识,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亲自批改学生作业,深受学生们爱戴。

      陈鹤祥见证了医院、学院的过去,亲历着她的现在。在他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了建院初期的不易,在探索和发展她的过程中经历的艰辛。这些使我们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太行精神、“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和“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何穆精神体会得更加真切。何穆老院长留下的那台X光机陈列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院史馆,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长医人、和平人传承红色血脉,担当新时代所赋予的新的责任。

      一个世纪是否足够计量一个民族所有的挣扎与前进?斗转星移间,中国从千疮百孔的淋漓伤痛、从内忧外患的身心疲乏中一路走来,其间有多少像陈鹤祥老先生这样“平凡的英雄”前赴后继地为之拼命,有多少人民群众砥砺支持、多少共产党人的血泪才换得了今日的安定与繁荣?我们无可计数。

      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拥有绵延至今的千秋可忆,经历过道不尽的风雨飘摇和沧海桑田,才成为了如今的中国——读她,令我们禁不住地义愤填膺或热泪盈眶。

知古可以鉴今,为了更好前行。

      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回首过往峥嵘岁月,陈鹤祥老先生有着万千感慨。我们同他一道,细读这令人泪流满面的中国——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啊!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誓言,我将无我,不负这来之不易的时代,当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和荣光。  (文/ 王燕华  齐华   图/杨晓林)

 

“再穿”军装 映初心

■宣传统战科  申贝贝

黎城,西村!这里不仅有惊艳的蓝天白云,险峻的悬崖峭壁,淳朴的父老乡亲,还有纷飞的硝烟战火,光辉的先烈足迹,更有着属于和平人的红色记忆!

629日,迎着初升的太阳,我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班,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前往红色医疗教育基地——黎城西村的路程。

一路上,学员们热情高涨,引吭高歌。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历经2个半小时的车程,全员抵达西村,换上军装,学员们的精气神儿焕然一新,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在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学员们参加了和平医院黎城西村红色医疗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一同参观了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

太行精神、白求恩精神、何穆精神在这里熠熠闪光,和平人的医者初心从这里出发,和平人的红色基因在这里流淌。

 

缅怀革命先烈  致敬无名英雄

宽嶂山革命烈士公墓,掩埋着当时为了保护冀南银行印钞厂而全部英勇牺牲的120名烈士,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番号,小小的墓冢将他们的尸骸安葬,长眠于宽嶂山脚下。

《宽嶂山的呼唤》(诗两首《娘啊,我想回家》《儿啊,你在哪里?》)将母亲与儿子相互间的真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头是老母亲对奔赴战场的儿子的深深牵挂,一头是远在宽嶂的儿子“想回却不能回”的家国情怀和对家乡、母亲的极度思念。

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着在场的学员们。面向墓冢,学员们深情三鞠躬,向无名英雄致敬!

 

体验运送伤员  坚定理想信念

云崖寺地势险恶,周围群山环绕,这里是八路军野战后方医院的驻扎地,从前线撤下来的伤员在这里经过治疗后再重返战场。为了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辛,全体学员进行了一次运送伤员上山的体验课。从百宝峧山山脚出发,途经凹凸不平的石子山路、蜿蜒曲折的挂壁栈道,行军途中,学员们不仅要克服脚下的种种障碍,还要保证“伤员”的安全,炙热的阳光铺洒在身上,汗水迷离了双眼、浸湿了后背,担架攥伤了手心,脚掌磨起了水泡,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互相帮助扶持向前,历经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全员抵达目的地——云崖寺。   

虽然疲惫,但每个人却在老师讲解的历史中渐渐肃穆起来,回想八路军战士们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进行试验,在敌人重重封锁下运送伤员,那是什么样的信仰,什么样的初心,才能让他们有了为抗战胜利而牺牲的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

 

接受党课洗礼      谨记初心使命

听党课、提觉悟。在为期两天的学习中,太行精神研究院王科老师和红军后代游晓光教授分别为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讲述了战时至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及共产党员的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游晓光教授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继承传统 改革创新》为题,追忆了和平医院前身的变更经过,讲述了父亲老一辈医者的人生信仰和理想追求。从自身经历出发教育学员们要不忘初心,传承时代精神,接过历史使命,做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共产党员。游教授是一位有着75年人生阅历、50年党龄的老党员,将近两个小时的授课,他全程站立,精神饱满,不禁让全体学员肃然起敬。

后记

两天的学习之旅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但西村之行将铭记于所有人心中。

泛黄的是照片,厚重的是历史,不变的是精神!

旗在手上,党在心中,路在脚下!

奋斗,永远在路上!


返回列表